185-0822-7772
四川海輝千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成都雙流區東升街道藏衛路南二段699號附6號1層
電話:185-0822-7772(王)  
189-8000-5257(佘)
郵箱:[email protected]
成都弱電公司訊:
近年來計算機水平飛速發展,其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由智能建筑給人們帶來無窮的利益,“建筑智能化”觀念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在一些大城市,如成都、成都、成都、成都等,新建樓盤是否是“智能化建筑”或者是“智能化”程度如何等相關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能設計和建造智能大廈的工程單位逐漸增多,在成都、成都等大城市一些智能建筑已經被建成,如成都的商業金融大廈和成都的賽格廣場對國際公開招標進行建設時影響巨大,智能化建筑已成未來的發展方向。智能化建筑可以說是信息時代的發展產物,是現代建筑與高科技的集合,它已經成為國家綜合國力的評定的一個方面,并在21世紀以房地產龍頭產業出現。本文,首先介紹了我國智能建筑建設面臨的問題,最后舉例說明電氣技術在智能化建筑方面的應用。
隨著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智能建筑也不斷壯大起來。而且,智能建筑的核心是電氣技術,建筑方面的電氣發展經過電氣階段、自動化階段和今天的智能化階段。
發展智能建筑的理論落后
雖然我國很早就確定了“建設智能化辦公大樓”的目標,但對智能建筑的理論研究和相關技術產品的研發始終為受到足夠的重視,技術問題主要借鑒國外的研究。直到1996年才出現關于智能建筑方面的學術期刊,但是起初的期刊論文沒有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文章,而關于智能建筑理論方面的專業論著更是鳳毛麟角,政府始終沒有出臺關于智能建筑的全國統一尺度,而我國智能建筑的建設不能全靠國外理論的發展。我國早期實際上建出的“智能大廈”都是根據自己的理解,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做后盾,實際建造過程中缺少科學指導,在摸索中前行,難免漏洞百出,所建出的“智能建筑”也就不能滿足智能建筑的尺度。
智能建筑從設計人員、規劃人員、施工人員的素質低
由于我國關于智能建筑的工程師極度匱乏,導致智能建筑的施工質量低下,對于智能建筑的發言權往往由開發商做主,根據他們設計、規劃出來的智能建筑施工方案通常缺乏長遠性和全面性。例如,號稱全成都市的第一座智能大廈的深紡大廈,由于技術的缺乏和經管問題造成驗收時連線路都分歧。還有,在1997年有我國建設部科技委智能建筑研發中心的有關科學家對我國幾十座“智能建筑”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是用戶普遍不滿意,主要問題是功能單調,開通率較低。科學家分析造成該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沒有確定良好的智能建筑規劃設計和技術及相關技術產品的選擇情況下就盲目施工,并在施工過程中維護和經管水平差,所建出的智能建筑達不到尺度,浪費資金。
我國缺少系統集成產品
我國目前還沒有關于智能建筑的生產的廠家,國內智能建筑建設所用的材料主要由國外的公司提供,如美國的IBM、HONEYWELL、朗訊科技和江森自控等廠家。假如我國沒有自己的智能建筑的產品,也就意味著在智能建筑方面我們就沒有主動權,就很難使智能建筑建設發展。
智能建筑建設方面存在技術障礙
目前,我國在智能建筑研究的技術上落后,例如,網絡頻寬的限制:由于多媒體的使用使數據傳輸量迅速,所以通訊空間要求足夠寬闊;應用天線局域網也要重視音波頻率的分配。在ATM、FRAME-RELAY等新網絡科技問世后,通訊空間的缺乏問題解決了一些,但仍然缺少完整的數據模型,智能建筑的應用系統和建筑物的自動化無法有效地進行數據交換。在數據通訊方面,無縫話音和數據平安仍然存在矛盾,很多保密機構非常重視其內部資料的平安性,確保話音系統和電腦數據資料不被非法傳出,但假如把建筑物頻避起來吧,又無法保證正常通訊的進行。
所以,智能建筑的設計工作應由具有智能化設計資質單位的設計院來承擔。再由集成商進行多次的深化設計并交設計總承包單位審查方可招標施工。這是因為設計院熟悉和把握國家、行業、地方的設計尺度,設計中始終遵循國家的方針政策,堅持技術先進成熟、經濟合理、實用可靠;系統設計和設備選型符合尺度,且要求具有開放性、靈活性、和可擴性,不是以追求高額利潤和推銷產品為目的。
以上是我在智能建筑方面存在的問題作出簡樸的介紹及一點看法,下面就電氣工程技術在智能建筑方面的主要應用及解決電氣方面技術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