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822-7772
四川海輝千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成都雙流區東升街道藏衛路南二段699號附6號1層
電話:185-0822-7772(王)  
189-8000-5257(佘)
郵箱:[email protected]
成都弱電公司訊:
一本名為《機器人時代》的書最近獲得了麥肯錫“最佳商業圖書”大獎。令人感到不安的是這本書的副標題,英國版為“大規模失業的威脅”、美國版為“一個失業的未來”。該書的主要觀點是,從制造業到專業服務領域中,越來越多人擔心自動化會對就業產生負面影響。
這并非新的論斷,從知名科學家霍金、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到特斯拉和SpaceX空間探索技術公司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他們都曾提到過,智能機器人或將取代乃至統治人類的論斷。一些美國好萊塢影視作品如《星球大戰》甚至講述了機器人對人類的攻擊。
從現實來看,機器人遠沒有那么智能。目前機器人仍普遍在人類設定的程序下運轉,其所能做的事情也相對單一。不過,業界普遍相信,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性能的提升,機器人將可以承擔更多的工作,以幫助人們延展具有的能力。
也正因為此,機器人或將取代一部分人的日常工作,而這引發了馬丁?福特的擔憂。制造業倒閉潮以及人口紅利的稀釋,種種理由讓企業主更傾向于以機器人代替人工的新生產模式。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鴻海董事長郭臺銘于2018年提出“百萬機器人計劃”。他曾設想2018年富士康生產線上用上100萬臺機器人。雖然現在來看最終目標仍有差距,但是對制造業來說,機器人在部分環節取代人工已成為現實。
與之對應的消費級市場,服務型機器人,尤其是與智能家居相關的單一功能設備已逐漸成熟。在今年雙十一購物節中,一款掃地機器人進入了網上家電銷售前十名,甚至超過了小米手機和創維電視等熱銷電子產品。也許有一天,人類不只是工作中,而是整個生活都充斥著各種機器人。
不過,在半個世紀的發展中,全球機器人目前保有量僅有不到200萬臺。這對任何一個行業的規模來說,都微乎其微。所以行業內人士亦開始反思,對機器人產業發展和沖擊的熱炒是否該降降溫?
在全球享受政策紅利
1961年工業機器人出現后,整個全球工業體系開始發生變化。汽車、電子、金屬、橡膠等行業的生產制造環節陸續引入了多種類型的機器人。人們相信機器人是20世紀最偉大的技術發明之一。特殊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機器人行業逆勢增長。相關數據顯示,其全球增長率平均為30%左右,在這一數字更高至50%~60%的區間。
國際機器人聯盟主席ArturoBaroncelli在對全球這一市場調研后表示,2018年去年銷售工業機器人達23萬,2018年將出現15%的增長,并且這一增長趨勢將保持到2018年。對于服務機器人的預測則是在未來三年將突破1500萬臺,超過200億的銷售額。
高增長速度的背后,實際上是各國政府和企業對智能制造的熱衷。
日本在機器人生產、研發和使用均處于領先地位。為解決勞動力不足和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機器人的發展備受重視。2018年,日本政府通過了“機器人新戰略”,決定未來5年將重點發展機器人產業。為實現這一戰略,日本政府將在財政、稅收、教育和法律等方面予以扶植。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早發明機器人的國家,長期存在“重理論、輕應用”問題。不過,從20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美國政府開始取消對工業機器人應用的限制,隨后在80年代開始發力。奧巴馬政府早在2018年就啟動《先進制造伙伴計劃》,投資28億美元,通過發展工業機器人提振美國制造業。
歐盟在“第七個框架計劃”和“地平線2020”項目中投入巨資用于機器人技術研發,并且在2018年推出了民用機器人研發計劃“SPARC”。不僅如此,歐洲各國也推出了相應的機器人發展戰略。其中德國在“工業4.0”的推動下,未來5年在相應解決方案的投資占比超過50%;英國發布首個官方機器人戰略“RAS(機器人技術和自動系統)2020”,2.57億美元將用于此;法國“機器人發展計劃”,實現“到2020年成為世界機器人領域前五強”的目標。
韓國機器人產業也在近幾年迅猛發展。2009年發布第一個機器人產業發展五年規劃后,韓國政府在2018年宣布了第二個五年規劃,希望通過技術與另外產業的融合實現機器人產業的擴張。
機器人產業更是進入政策蜜月期。不僅政府高層已意識到機器人產業對智能社會發展搶占先機具有戰略意義,并且相關具體的政策正在制定中。有消息稱,相關“十三五”規劃草案已基本制定完成,《制造2025》相關配套政策也正加速制訂,相關部門還將陸續出臺并實施33個針對各細分領域的專項規劃。
據透露,現有機器人開發區、產業園30多個,有機器人概念的上市企業超過百家,和機器人有關的大小企業已經上千家,其中有影響力的公司700至800家。事實上,已連續兩年成為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但目前相對高端的市場仍被國外企業壟斷。